自秦王嬴政首创皇帝称号,并将其定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以来,这就是有野心的枭雄们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的目标了。
成功的不少,没成功的更多,但总有人前赴后继,只要你有那个本事,奴隶和平民也能当上皇帝,比如石勒,比如朱元璋。
这大概是秦末陈胜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给最底层人士最大的鼓舞和动力了。
主要统计下在中国历史上的50多个王朝(不包括部分农民起义军建立的短暂王朝)中,前十位最年轻的开国皇帝。
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皇帝是谁?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政权更替,往往充满血腥风雨,但通过禅让制平稳交接的也不少(不是篡位是禅让 古代再想皇帝都得谦让推辞三次),12位靠禅让上位的开国皇帝,大部分不得善终。在40岁之前即成帝位的10位开国皇帝中竟然就占到了6位(南朝梁武帝萧衍、后唐庄宗李存勖、三国魏文帝曹丕、宋太祖赵匡胤、西晋武帝司马炎、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其新政权的获取大多借助的是父辈奠定的基业而坐享其成、水到渠成。真正靠自己的只有两位:一位是刘秀,打下来的江山;另一位是赵匡胤,骗取来的江山。而依靠父辈能量的高欢同志,以21岁之龄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皇帝。不过,单论建国时(但未正式称帝)的帝王年龄,最年轻者非鲜卑人拓拨圭莫属,他年方16岁即称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28岁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最年轻的建国者。自古英雄出少年,后生可畏,何以了得。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如下: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政权最高领导者开始称作皇帝。
汉殇帝刘隆(105-106年),登基时刚好满100天,但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就病死在襁褓中,因此成为中国皇帝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而武周神圣皇帝武则天(624-705年)以67岁(笔者注:古人按虚岁计,下同)高龄登上皇帝位,她既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同时也是即位时最年长的皇帝;
而大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以89岁的高龄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最长寿的皇帝。
而在各朝各代开国皇帝中,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年)以61岁高龄称帝成为中国最年长的开国皇帝,其次是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852-912年),称帝时也已59岁。
“千古一帝”嬴政(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13岁继任王位,22岁亲政,但他统一中国正式称帝时已经39岁。而同在39岁成为开国皇帝的实有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年)、后唐庄宗李存勖(885-926年)。而南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称帝时,竟只有21岁,但南宋只是北宋的一个延续,不存在实质上的政权更替,因此本人认为赵构算不上真正的开国皇帝。而清朝第一个入关的皇帝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在北京继位时只有7岁,但我们知道清朝的开国皇帝是皇太极。那么到底谁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皇帝呢?那么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皇帝又是谁呢?
西夏景宗李元昊(1003-1048年)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其父在位时,已经不断对外出战,扩大势力。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李元昊登基称帝时,只有36岁。
公元1038年,北宋叛臣李继迁之孙李元昊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登基称帝,建国“大夏”,史称“西夏”,时年35岁。
随后,至公元1042年为止,李元昊就率西夏军队跟拒不承认其帝位的北宋军队分别打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
在这三场战役中,李元昊率领的西夏军队均获得胜利,此后,即使北宋再不情愿,也无法遏制西夏了。
李元昊的下场不怎么好,后来是被儿子李宁令哥弑杀。
李宁令哥弑父的原因是,他本是皇太子,但被李元昊废掉,另外,其母本为皇后,也被废,其妻被李元昊霸占。
真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弑父当然是罪不可恕,可李元昊的行为,也很难说是无辜。
三国魏文帝曹丕(187-226年)
曹丕,字子桓,三国曹魏的开国皇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延康元年(220年)3月,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当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登基称帝时,只有34岁。追谥曹操魏武帝。
曹丕因是继承的曹操留下来的遗产和权力,本身无重大功绩,为让士族支持其代汉,在官员的选拔和任命上,同意了士族提出的“九品中正制”。
这也成为曹魏统治期间,士族慢慢做大,而曹魏皇权慢慢弱小,乃至被士族代表司马氏取代的根源。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率大军回师开封,年仅7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定都开封。赵匡胤登基称帝时,也只有34岁。
赵匡胤称帝后,又用了15年时间,基本统一全国(除北汉和幽云十六州外),结束了五代乱世。
但在赵匡胤消灭南唐仅一年后,他即在“烛声斧影”的悬疑中死亡,最终没能在他手上完成真正的统一。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爆发,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俘虏,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登基称帝,赵构时年20岁。
赵构称帝后的宋朝,历史上称之为“南宋”,如果把南宋当成单独一个王朝的话,赵构的称帝年纪足以进入本文前十之列。
但南宋和东汉不一样,东汉是在西汉基本算是彻底灭亡后的诸侯混战中建立起来的。
其开国皇帝刘秀也非继承的皇位,且是通过战争统一天下,算是新的王朝。
而南宋只是北宋的继承和延续,刘秀是真开国,赵构是捡便宜,所以本文没有算赵构是开国皇帝。
前燕烈祖景昭皇帝慕容儁
前燕其实是慕容儁的父亲慕容皝建立的,但慕容皝在世时,仅称燕王,未称皇帝。
因此,慕容儁虽非前燕的创立人,却是开国皇帝,这和后世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一样。
公元352年,慕容儁建朝称帝,时年33岁。
武悼天王冉魏就是败于慕容儁之手,被其统帅的前燕军队活捉,然后被斩杀。
成汉太宗武皇帝李雄
西晋时,因连年战乱和灾荒,大批流民迁移到蜀中求活,其中就有从凉州方向去往蜀中的李特、李流两兄弟,李雄是李特之子。
后李特、李流领导天水六郡流民发动起义,李特战死,李流病死,李特接过父亲和叔父留下的领导权。
李雄率领起义军赶跑西晋将领罗尚,占据蜀中,先自称成都王,再于公元306年建国称帝,时年32岁。
他建立的政权史称“成汉”,存世只有四十多年,于公元349年,被东晋权臣桓温率军消灭。
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前5-57年)
刘秀,东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有允冠百王之称。新朝末年天下大乱,没落皇族、一介布衣刘秀与兄在舂陵以“复兴汉室”为号召起兵,与众豪杰并争天下。后受更始帝派遣而“单车空节”巡河北,趁机一举平定河北,并于更始三年(25年)于河北称帝,沿用国号“汉”,史称“东汉”,此后平灭绿林、赤眉、隗嚣等割据政权,天下得以再次一统,定都洛阳。刘秀建东汉不同于赵构建北宋,他是靠打夺得江山。刘秀登基称帝时,只有31岁。刘秀称帝后,又用了将近12年时间,才扫平群雄,一统天下,实现了“光武中兴”。只想做个静静的美男子 开创光武中兴的刘秀太低调
西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年)
司马炎是著名的权三代,他的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和父亲司马昭为他建国称帝,早已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晋朝本应该由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来创立,他在世时,已经有了消灭蜀汉的功绩,并逼迫曹魏皇帝封他为晋王。
但基本完成了代魏步骤的司马昭在受封晋王仅一年多后,就病死了,于是,司马炎就成为了第二个曹丕。
公元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司马炎登基称帝时,只有30岁。
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371-409年)
拓跋圭,字涉圭,又称拓跋珪,南朝人又称其为拓跋开,鲜卑族拓跋部人,南北朝北魏政权的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其祖父拓拨什翼犍是一个以西晋封号“代”为名目的庞大的拓跋部落联盟的首领。公元376年前秦灭代国,拓跋什翼犍战死(一说为部下所杀),拓跋圭出逃寄居独孤部。公元385年,少年老成、智识不凡的拓跋圭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重建代国并被拥立为“代王”,建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登国元年(386年)四月,拓跋圭放弃原来西晋的封号,改称“魏王”,国号“魏”,史称“北魏”。拓拨圭后又领兵平定中原,于天兴元年(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式称帝。拓跋圭依照汉族制度,逐渐把北魏成一个北方的封建制强国。拓拨圭称王建国时,年方16岁,正式登基称帝,也只有28岁。
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526-559年)
高洋,字子进(因生于晋阳,又名晋阳乐),东魏权臣、东魏王朝的建立者之一高欢的次子,南北朝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在高欢死后,接替他掌权的是长子高澄,但高澄意外被刺杀身亡,这才轮到高洋上位。公元550年,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齐,改元天保,建都邺。高洋登基称帝时,年仅24岁。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542年~557年)
公元557年,西魏恭帝拓跋廓禅位给太师、大冢宰(大丞相)、周公宇文觉,由此,北周建立,宇文觉当时15岁。
其实,严格来说,宇文觉就不像个开国皇帝,这一点从他的年纪就能看出来,他是个傀儡。
而且,宇文觉在建国后,也不是自称皇帝,他的名号是“天王”。
当时,掌权的是宇文觉堂兄宇文护,主导拓跋廓禅位并建立北周的,其实都是他,宇文护才更像是皇帝。
宇文觉能成为北周的开国“天王”,是因为他是前西魏权臣宇文泰(后被追尊为周文帝)的嫡子,是宇文泰的继承人。
在宇文觉之上,其实还有两个兄长,不过,这两位都是庶子,在有嫡子的情况下,没有资格继承宇文泰的遗产。
但宇文觉虽然继承了宇文泰的官位和财产,却没能继承他的权力,毕竟,他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
于是,宇文泰安排了侄子宇文护辅佐儿子。
然后,权臣和君主常见的相爱相杀的戏码就出现了。宇文护皇帝屠夫抢帝位给别人 想过谋权篡位吗?
宇文觉被宇文护拥戴,当上北周开国“天王”后仅几个月,就因权力之争,被宇文护废除并杀害,死时还不到16岁。
中国历朝历代开国皇帝
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开国皇帝是朝代的创立者, 王朝的奠基人,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王嬴政称始皇帝,据统计,开国皇帝约有三十人(包括割据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
秦汉开国皇帝
西汉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史记》误记为汉高祖)
新朝始祖(建兴帝)王莽 为登基用尽办法获得声望 却留下逆臣贼子骂名
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
魏晋开国皇帝
曹魏世祖文皇帝曹丕(实际奠基者:魏太祖武皇帝曹操)曹丕代汉 “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千古话禅让
蜀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
西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实际奠基者: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司马炎是如何逼迫曹奂让出帝位的?
南北朝开国皇帝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
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
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
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
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
西魏文皇帝元宝炬
隋唐开国皇帝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 杨坚:本来不想当皇帝你们非选我 就勉为其难下
唐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 李渊:被架上皇位的悲催的帝王和悲情的父亲
五代开国皇帝
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又名朱晃、朱全忠)
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实际奠基者:太祖武皇帝李克用)
后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
后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又名刘暠)
后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
宋元明清开国皇帝
北宋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简称:太祖大皇帝)
南宋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赵构(简称:高宗宪皇帝)
辽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阿保机(又名耶律亿)(简称:太祖天皇帝)
金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完颜阿骨打(又名完颜旻)[简称太祖武皇帝]
元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简称世祖武皇帝],(实际奠基者:元太祖武皇帝 孛儿只斤·铁木真 尊号“成吉思汗”)
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简称太祖武皇帝)
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简称太宗文皇帝)(实际奠基者: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历朝历代开国皇帝都是什么出身?
说起古代皇帝的出身,很多朋友会想到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泽乡起义,陈胜和吴广,用这句话刺激人民的气愤,告诉世人,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就比我们高贵吗?
这是一句有反抗精神的话,自那以后,激励了很多想推翻皇权,自己登上皇位的人。天生异象必有贵种 古代帝王用异象给自己贴金?
朋友们对“农民起义”并不陌生(农民起义领袖不是农民 对民众祸害往往大于朝廷),可最后当上皇帝的人呢?他们出身如何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历朝历代开国之君的出身。历史上农民起义少有成功建政 汉朝和明朝是例外
夏:禹死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什么身份?皇亲国戚,部落首领之子,黄帝之后。
商:商汤,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皇亲国戚,黄帝之后。
周:周武王姬发,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皇亲国戚,黄帝之后。之后的东周,周平王是周幽王姬宫湦之子。
秦: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最后一任国君,统一后,建立秦朝。什么身份?诸侯国国君,老祖宗也是黄帝。
汉:刘邦,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低于县一级的行政建制长官。什么身份?官吏;刘秀,已经成为布衣的汉室宗亲。
两汉之间有“新”:王莽,皇亲国戚。
三国:魏,曹丕,贵族之后;汉,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皇亲国戚;吴,孙权,贵族之后。
晋:司马昭之子,贵族。
五胡十六国:
前凉,张轨,西汉常山景王张耳的第十七代孙,贵族。
南凉,秃发乌孤,贵族。
北凉,沮渠蒙逊,官宦之后。
西凉,李暠,贵族。
后凉,吕光,贵族。吕后的族人,周勃等诛灭诸吕时,其先人吕文和从沛县逃脱,在略阳与氐人杂居,世代为当地大族。
前燕,慕容皝,贵族。
南燕,鲜卑族慕容德,皇亲国戚。
后燕,鲜卑慕容垂,皇亲国戚。
北燕,高云,后燕惠愍帝慕容宝养子。
前秦,氐族苻健,贵族。
后秦,羌族姚苌,贵族。
西秦,鲜卑族乞伏国仁,贵族。
汉赵,匈奴刘渊,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贵族。
后赵,羯族石勒,奴隶。
成汉,巴氐李雄,官宦之后。
胡夏,匈奴赫连勃勃,贵族。
代,鲜卑拓跋什翼犍,贵族。
西燕,鲜卑慕容泓,皇亲国戚。
冉魏,汉族冉闵,官宦之后。
西蜀,汉族谯纵,贵族。
翟魏,丁零族翟辽,首领之子。
南朝:
刘宋,刘裕,农民。
南齐,萧道成,官宦之后。
南梁,萧衍,南齐皇室之后。
南陈,陈霸先,乡间里司(村官)。
北朝:
北魏,拓跋珪,皇亲国戚。
东魏,元善见,皇亲国戚。
北齐,高洋,官宦之后。
西魏,元宝炬,皇亲国戚。
北周,宇文觉,皇亲国戚。
隋:隋文帝杨坚,贵族。
唐:唐高祖李渊,贵族。
五代:
后梁,梁太祖朱温,农民。
后唐,唐庄宗李存勖,贵族。
后晋,晋高祖石敬瑭,贵族。
后汉,汉高祖刘知远,农民。
后周,周太祖郭威,贵族。
十国:
南吴,杨行密,农民。
南唐,徐温,以贩盐而为强盗。
前蜀,王建,无赖之徒,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业,被乡人称为“贼王八”。
后蜀,孟知祥,官员。
南汉,刘隐,官宦之后。
南楚:马殷,木匠。
吴越,钱镠,私盐贩子。
闽国,王审知,农民。
荆南(南平),高季兴,家奴。
北汉,刘崇,农民。
宋:宋太祖赵匡胤,贵族;南宋,赵构,皇亲国戚。
契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贵族。
大夏:李元昊,贵族。
金:完颜阿骨打,贵族。
大元:孛儿只斤忽必烈,皇亲国戚。
大明: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农民。
大清: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亲国戚。
给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写的打油诗
秦始皇帝——赢政
私生之子 出身卑微
诛戮重臣 大权独揽
并吞六国 席卷宇内
统一天下 建立新制
迷信方士 穷奢极欲
驾崩沙丘 权移赵高
豪杰并起 遂亡秦国
汉高祖——刘邦
不治生产 无赖成性
斩蛇起义 响应陈胜
项羽背约 设宴鸿门
登坛拜将 重用韩信
垓下合围 击灭项羽
北击匈奴 被困平城
剪除异己 加强宗室
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
衣锦还乡 高歌大风
驾崩长乐 权归吕后
汉光武帝——刘秀
素称谨厚 高举义旗
昆阳大捷 王莽授首
伯升被杀 引咎韬光
东围巨鹿 击杀王郎
镇压铜马 即位鄗南
消灭赤眉 肃清关中
荡平割据 统一天下
大封功臣 允答无勋
柔道治国 天下归仁
驾崩南宫 盖棺论定
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之心 路人皆知
大封宗室 埋下祸根
励精图治 发展生产
宽宏大量 能容直言
平定东吴 统一天下
平吴之后 荒淫怠政
斗奢竟侈 形成风气
九品选官 世族掌权
传位白痴 大权旁落
八王之乱 西晋以亡
隋文帝——杨坚
因势乘便 代周自立
灭梁伐陈 统一海内
精简机构 励行谦政
简刑宽政 务悦民心
崇尚俭朴 黜抑豪华
实行均田 核实户口
黜戮大臣 喜怒无常
废易太子 祸起萧墙
唐太宗——李世民
少怀壮志 崭露头角
起兵晋阳 开基长安
剪灭群雄 统一天下
夺敌嗣位 创业垂统
改革旧制 发展生产
抚民以静 量刑以宽
偃武修文 大兴礼乐
任人惟贤 从善如流
宋太祖——赵匡胤
沧海横流 将门浪子
效命后周 青云直上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拔帜易帜 独步天下
雪夜定策 先南后北
重文轻武 擢用英俊
烛影斧声 千古之谜
元世祖——忽必烈
骥子龙文 经天纬地
煮豆燃箕 相煎何急
揽辔澄清 推行汉制
迁都灭宋 大哉乾元
穷兵黩武 惩贪除奸
明太祖——朱元璋
多事之秋 逼走濠州
红巾之帅 鸿鹄之志
逐鹿中原 应天称帝
东海扬尘 皇明祖训
以猛治国六月飞霜
整肃吏治 休养生息
清太宗——皇太极
牛刀小试 王佐之才
长安棋局 补偏救弊
服田力穑 明罚修法
发蒙启蔽 打凤捞龙
纵横捭阖 剪灭两翼
浴血奋战 纵兵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