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年号 | 统治时间 | 人物关系 | 陵墓 | |
---|---|---|---|---|---|---|---|
追尊先祖 | |||||||
德祖 | 玄皇帝 | 朱百六 | (太祖追尊) | 明太祖四世祖 | 祖陵 | ||
懿祖 | 恒皇帝 | 朱四九 | (太祖追尊) | 明太祖曾祖父 | 祖陵 | ||
熙祖 | 裕皇帝 | 朱初一 | (太祖追尊) | 明太祖祖父 | 祖陵 | ||
仁祖 | 淳皇帝 | 朱世珍 | (太祖追尊) | 明太祖之父 | 皇陵 | ||
明朝皇帝(1368年—1644年) | |||||||
1 | 太祖 |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 朱元璋 | 洪武 | 1368-1398 | 明成祖之父 | 孝陵 |
兴宗 | 孝康皇帝 | 朱标 | (惠宗追尊,成祖取消,安宗恢复) | 明太祖长子,明惠宗之父 | 东陵 | ||
2 | 惠宗 |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安宗谥) 恭闵惠皇帝(清高宗谥) |
朱允炆 | 建文 | 1398-1402 | 明太祖之孙 | - |
3 | 成祖 |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朱棣 | 永乐 | 1402-1424 | 明太祖第四子 | 长陵 |
4 | 仁宗 |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 朱高炽 | 洪熙 | 1424-1425 | 明成祖长子 | 献陵 |
5 | 宣宗 |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 朱瞻基 | 宣德 | 1425-1435 | 明仁宗长子 | 景陵 |
6 | 英宗 |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 朱祁镇 | 正统 天顺 | 1435-1449 1457-1464 | 明宣宗长子 | 裕陵 |
7 | 代宗 |
恭仁康定景皇帝(宪宗谥)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安宗谥) |
朱祁钰 | 景泰 | 1449-1457 | 明宣宗次子 | 景泰陵 |
8 | 宪宗 |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 朱见深 | 成化 | 1464-1487 | 明英宗长子 | 茂陵 |
9 | 孝宗 | 达天明道纯识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 朱祐樘 | 弘治 | 1487-1505 | 明宪宗第三子 | 泰陵 |
10 | 武宗 |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 朱厚照 | 正德 | 1505-1521 | 明孝宗长子 | 康陵 |
睿宗 |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 | 朱祐杬 | (世宗追尊) | 明世宗之父 | 显陵 | ||
11 | 世宗 |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 朱厚熜 | 嘉靖 | 1521-1566 | 明睿宗次子、 明武宗堂弟 | 永陵 |
12 | 穆宗 |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 朱载坖 | 隆庆 | 1566-1572 | 明世宗第三子 | 昭陵 |
13 | 神宗 |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 朱翊钧 | 万历 | 1572-1620 | 明穆宗第三子 | 定陵 |
14 | 光宗 |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 朱常洛 | 泰昌 | 1620(29天) | 明神宗长子 | 庆陵 |
15 | 熹宗 | 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 朱由校 | 天启 | 1620-1627 | 明光宗长子 | 德陵 |
16 | 思宗、毅宗、威宗 |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安宗谥) 庄烈愍皇帝(清世祖谥) |
朱由检 | 崇祯 | 1627-1644 | 明光宗第五子 | 思陵 |
南明皇帝(1644年—1662年) | |||||||
1 | 安宗 | 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 | 朱由崧 | 弘光 | 1644-1645 | 明神宗之孙 | - |
2 | 绍宗 |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 朱聿键 | 隆武 | 1645-1646 | 明太祖九世孙 | - |
3 | 文宗 | 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 | 朱聿鐭 | 绍武 | 1646-1647(40天) | 明绍宗之弟 | - |
4 | 昭宗 |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体仁克孝匡皇帝 | 朱由榔 | 永历 | 1647-1662 | 明神宗之孙 | - |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奉祀时候专门起的名号,如太祖,太宗,高宗,仁宗。庙号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个,这都与后代的追尊和改谥多个原因有关。如明嘉靖皇帝就曾推尊自己的生父为“兴献帝”,并追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
明朝历经16帝,共计276年。即便不算上追尊,明朝十六位皇帝庙号并不止十六个,明朝灭亡后,又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南明王朝。南明历时仅18年,先后有弘光、隆武、邵武、永历等四位皇帝。庙号的变化背后暗藏着纷争。
不过,明朝及南明,都分别还有6人被追尊为皇帝。
朱元璋的追尊
乞丐出身的朱元璋能当上皇帝,肯定感恩祖坟冒青烟,故一口气追尊了祖上四代。
明德祖朱百六,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庙号“德祖”,谥号“玄皇帝”,葬于明祖陵。
明懿祖朱四九,他是朱元璋的祖父,庙号为“懿祖”,谥号“恒皇帝”,葬于明祖陵。
明熙祖朱初一,他是朱元璋的祖父,庙号为“熙祖”,谥号“裕皇帝”,葬于明祖陵。
明仁祖朱五四,他是朱元璋的父亲,庙号“仁祖”,谥号“淳皇帝”,葬于明皇陵。
一、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追尊】明太祖朱元璋还在世,太子朱标就死了,朱标死后谥号为“懿文”,被称为懿文太子。朱元璋死后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标次子朱允炆。朱允炆即位后,便追尊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有意思的是,朱元璋在朱重八后曾更名为“朱兴宗”。
二、年号建文。建文帝朱允炆死后庙号为神宗,追谥为孝愍皇帝,壬午以后谥不行。到了南明时,因与显皇帝庙号重复,又改庙号为“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后世称其为明惠宗,清朝乾隆年间,又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惠帝。
三、靖难之役后,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登基,改年号为永乐。朱棣一共在位二十二年,六十四岁驾崩,庙号“太宗”,谥号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很多人疑惑,朱棣不是叫明成祖吗?这是后来嘉靖皇帝朱厚熜继位后改的,朱厚熜藩王入继大统发动了大议礼事件,有追谥,朱棣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为“成祖”。
四、明成祖朱棣死后儿子朱高炽继位,次年改年号为洪熙元年。朱高炽仅在位一年就驾崩了,终年四十七岁,死后庙号为“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五、明仁宗朱高炽死后由嫡长子朱瞻基继位,改年号为宣德。朱瞻基也是个短命的皇帝仅仅做了十年的皇帝就去世了,终年三十八岁,死后庙号为“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六、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在位十四年,两次登基。第一个年号是正统,第二个年号是天顺。朱祁镇死后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七、明英宗朱祁镇做到一半,被俘虏后,明朝还出现了一位皇帝朱祁钰。年号景泰,在位八年,景泰寓意国泰民安,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废除帝位,降为郕王。不过朱祁镇的好儿子朱见深又为叔叔朱祁钰恢复了皇帝的名位,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景泰帝。南明的时候,又加谥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他这才有了庙号,才成了明朝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皇帝。
八、朱祁镇死后儿子朱见深继位,改年号成化。朱见深死后,庙号为“宪宗”,谥号为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九、明宪宗朱见深死后,儿子朱佑樘继位,改年号位弘治。朱佑樘在位十八年,死时,三十六岁,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十、明孝宗朱佑樘死后,儿子朱厚照继位,改年号为正德。正德,寓意德坚意正。朱厚照在位十六年,驾崩于豹房,驾崩是年仅三十一岁,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由于没有留下子嗣,所以皇位不得不另寻他人。
十一、结果选中了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个儿子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朱厚熜继位后改年号为嘉靖,在位四十五年。嘉靖皇帝死后,庙号为“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追尊】兴献王朱祐杬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生父,由按理来说,朱厚熜是小宗入大宗,就应该认明武宗之父明孝宗为皇考,可朱厚熜却坚持要追尊自己的生父。后来朱厚熜坚持追尊其为“兴献帝”,庙号“睿宗”。
十二、嘉靖皇帝死后,儿子朱载垕继位,改年号隆庆。朱载垕死后,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十三、朱载垕死后,儿子朱翊钧继位,改年号万历。朱翊钧死后,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十四、万历皇帝死后儿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泰昌,在位一个月。死后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十五、朱常洛死后,儿子朱由校继位,改年号天启,即奉天启示之意。朱由校在位七年,终年23岁。庙号“熹宗”,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十六、由于朱由校死后没有子嗣,所以就有他的弟弟朱由检继承了皇位,选择了崇祯这个年号。到朱由检这一代,明朝灭亡已成定局。在朱由检“检兢兢业业”的工作十七年后,明王朝灭亡了,朱由检吊死煤山,他是明朝第一位自杀的皇帝。朱由检死后,清军入关清政府初定崇祯帝庙号为“怀宗”,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时期,改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为“思宗”,弘光元年二月丙子改上庙号“毅宗”。隆武帝朱聿键谥为“威宗”。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一月,满清以“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宗”去其庙号,改谥为“庄烈愍皇帝”。满清这傻子给人当了这么多年子孙。
南明四帝庙号
一、弘光政权,福王朱由崧,年号:弘光,庙号:安宗,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
二、隆武政权,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庙号:绍宗,谥号: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三、绍武政权,唐王朱聿鐭,年号:绍武,庙号:文宗,谥号: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
四、永历政权,桂王朱由榔,年号:永历,庙号:昭宗,谥号: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
南明被追尊的皇帝庙号
再来看看南明被追尊为皇帝的都有哪些?
一、恭宗朱常洵。他是明神宗第三子,为最受宠的郑贵妃所生,当时明神宗动过废长立幼的心思,可惜没成,朱常洵便被封为福王。后来,朱常洵的长子朱由崧,被拥立为帝,即南明弘光帝。于是,朱常洵被追尊为孝皇帝,庙号“恭宗”。
二、哲宗朱宇温。他是唐恭王弥钳之子,在正德年间被封为文城王,嘉靖年间封为唐王。后来,其玄孙朱聿键成为皇帝,即南明隆武帝,于是朱宇温被追尊为惠皇帝。
三、纯宗朱宙栐。他是上面那位朱宇温的儿子,朱宇温去世后,他承袭了唐王的爵位。同样,朱聿键在称帝之后,就将他的曾祖父朱宙栐追尊为顺皇帝。
四、定宗朱硕熿。他是朱宙栐的儿子,所以他便是隆武帝朱聿键的祖父,如此一来,隆武帝在追尊皇帝的时候,自然少不了他。因此,朱硕熿就被追尊为端皇帝。
五、裕宗朱器墭。他是朱硕熿的儿子,原本被封为唐王世子,后被人所害,与儿子朱聿键一同被囚禁起来。朱器墭后来被人毒害而死,他的儿子则在弘光帝即位后被放了出来。弘光帝遇害后,朱聿键在福州被拥立为帝,他便追尊父亲为宣皇帝。
六、礼宗朱常瀛。他是明神宗第七子,被封为桂王。明朝灭亡后,他与吉王、惠王一同逃到了广西,于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大西大顺二年;大顺永昌二年)去世。后来,他的儿子成为皇帝,即南明永历帝,朱常瀛便被追尊为端皇帝。
可以看出,这些得到追尊的皇帝,基本都是明朝及南明皇帝的父祖辈人物。除了明世宗要追尊生父朱祐杬为帝,一度存在争议之外,其他的都算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