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快你们会发现,市面上所有的同类耳机,除了寥寥几款,其余的都有这样的一个bug:在通话的时候,只有一只耳机会发声,感觉像回到了单耳蓝牙的时代。
你想过吗?这是为什么?
略微了解点技术的人都知道,不考虑5G Wi-Fi的话,蓝牙和Wi-Fi同样工作于2.4GHz的频段。受限于带宽,2.4G的Wi-Fi,只提供13个信道,而其实只有1、6、11三个信道是独立的。而蓝牙也是一样。为了保证连接稳定性,市面上最主流的高通芯片只提供两个蓝牙通道的连接。
所以,这类耳机在正常使用时,提供的两个蓝牙通道,一个用来连接主耳和手机,另一个则用来连接主耳和副耳,彼此相安无事。
但如果有电话打进来,事情就不是这样了:这个时候,因为麦克风需要将声音传递到手机,而音乐需要从手机传回到耳机,所以需要两个独立通道。这时候,就只能被迫断开主副耳的通道,这时候便只能有一只耳机发声。而传统的蓝牙耳机左右耳之间是通过耳机线连接的,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究其原因,我估计是苹果突然突出的AirPods,让众多厂商有些忙慌不迭,在高通没有推出新的支持更多通道的芯片之前,只能采用现有的方案。受到硬件的限制,就只能在通话时,断开主副耳的连接。
除了苹果AirPods之外,还有一个特例是B&O的E8。它的左右耳之间采用的是一种叫NFMI(近场磁感应)的技术,不占用蓝牙通道。所以,它也可以实现打电话时两只耳朵都发声。所以,它之所以卖到2000多,除了产品足够奢华,这也是个重要原因。
而苹果的AirPods的解决方案更为彻底,它采用的是自家研发的W1芯片,而且两只耳机内都包含这样一块芯片,不分主副耳。尽管没有更多的资料,但基本上可以断定,W1在连接通道上,比高通的芯片多,而且在优化左右耳同步上,也做得更好。
苹果其实不是第一次令高通震惊了。当年在iPhone 5s上突然推出的64位A7芯片,便令高通非常震惊。仓皇推出的骁龙810堪称火龙,可以算是高通历史上最短命的芯片,并害惨了一帮当时的旗舰机型。
要彻底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得看什么时候高通能推出新一代芯片了。毕竟,现有的芯片,其实都不是为这种双耳独立式无线耳机优化的。
蓝牙的传输距离是多少?
蓝牙的传输距离为: 手机与蓝du牙耳机的距离为6-8米;手机与手机之间传输为8-10米; 一些蓝牙网关和适配器是100米左右。所以,一般来说,蓝牙的传输距离为1-100米。
有效蓝牙距离是根据耳机用的蓝牙芯片而异的,而且各个品牌各个型号的工艺不同,蓝牙的能力也会有细微差别。
蓝牙一般有两种通讯距离版本:
1、Class A 是用在大功率/远距离的蓝牙产品上,但因成本高和耗电量大,不适合作个人通讯产品之用(手机/蓝牙耳机/蓝牙 Dongle 等等),故多用在部分商业特殊用途上,通讯距离大约在 80~100M 距离之间。
2、Class B 是目前最流行的制式,通讯距离大约在 8~30M 之间(一般通常是10米左右),似乎产品的设计而定,多用于手机内/蓝牙耳机/蓝牙 Dongle 的个人通讯产品上,耗电量和体积较细,方便携带。
蓝牙的波段为2400–2483.5MHz(包括防护频带)。这是全球范围内无需取得执照(但并非无管制的)的工业、科学和医疗用(ISM)波段的 2.4 GHz 短距离无线电频段。
蓝牙的传输原理:
蓝牙使用的是跳频技术将传输的数据分割成数据包,通过79个指定的蓝牙频道分别传输数据包。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是10m之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手机、无线耳机、笔记本、相关外设等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蓝牙的标准是IEEE802.15,工作在2.4GHz 频带,带宽为1Mb。
每个频道的频宽为1 MHz,蓝牙4.0使用2 MHz 间距,可容纳40个频道。第一个频道始于2402 MHz,每1 MHz一个频道至2480 MHz。
蓝牙技术规定每一对设备之间进行蓝牙通讯时,必须一个为主角色,另一为从角色,才能进行通信,通信时,必须由主端进行查找,发起配对,建链成功后,双方即可收发数据。
蓝牙数据传输应用中,一对一串口数据通讯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蓝牙设备在出厂前即提前设好两个蓝牙设备之间的配对信息,主端预存有从端设备的PIN码、地址等,两端设备加电即自动建链,透明串口传输,无需外围电路干预。
一对一应用中从端设备可以设为两种类型,一是静默状态,即只能与指定的主端通信,不被别的蓝牙设备查找;二是开发状态,既可被指定主端查找,也可以被别的蓝牙设备查找建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