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来华的外国人都盼望着能拿到中国绿卡。一开始拿到中国绿卡的感觉非常好,但是为什么在生活中感觉没有用?
1月17日, 挪威石油中国区总裁陈新华在“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上提到使用中国绿卡面临的现实问题。他是第一批拿到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士之一,“当时觉得很有吸引力,但是越来越感觉没什么用,因为拿着绿卡去银行不能开户,办企业依然算外资,买火车票也不能用”。
2004年,我国出台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首次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实施永久居留证制度,也被称为中国绿卡。陈新华就是在这个文件出台后拿到了中国绿卡。
他注意到,2012年12月,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等25个部门联合下发《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规定持有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证(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员除政治权利和法律法规规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外,原则上和中国公民享有相同权利,承担相同义务。
“政策根本没落实。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就应该把中国绿卡相关的公民待遇、优惠条件落到实处。落实光靠国家部委发文件是不够的,要使相关办事机构最起码有‘永久居留’的选项,没有落到实处就都是空的。”陈新华说。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人社部原副部长王晓初在现场回应,2012年自己在人社部工作期间主抓这项工作,“25个部门要协调,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谈,难啊!好不容易文件弄下来了,最后一共盖了25个章,3页纸!”
“中国绿卡在国家各部委联合制定政策的层面开了先例。作为身份证件,中国绿卡在买机票等方面都有规定,主管部门也同意,但真要做到需要制度性具体安排,这就更难了。”王晓初说。
王晓初认为,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当中,有大量需要研究落实的深层次问题,“容易解决的大部分都解决了,现在留下的都是硬骨头”。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是各种改革的根本目的,通过改革要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宽松、有序的制度环境,聚集各类优秀人才,“改革的核心问题还是‘搞活’这两个字”。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在中国社科院人事教育局局长张冠梓看来,这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国际竞争首先是人才竞争;第二,人才流动是全球范围的流动;第三,和各个国家、地区比较才能谈优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必须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比较。
“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面临的形势严峻,国际化人才数量不足。”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沈荣华列举了一系列数字,我国国际化人才占常住人口比例只有0.0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3%,发达国家的比例达到10%。
实际上,自中国绿卡诞生起,就被称为“史上最难拿的绿卡”。根据公开信息,自2004年至2013年十年间,获得中国绿卡的总人数为7356人。
政策在逐步向前推进。上海市在2015年7月5日出台深化人才工作改革的20条实施意见。海外人才在上海办理永久居留证、获得工作签证和地方“绿卡”的门槛将大大降低,手续简化。
公安部网站1月12日公布,近日推出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涉及外国人签证、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方面。这些便利政策措施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参加过不少人才战略会议,他感觉政府和专家都在特殊鼓励政策方面考虑得比较多,但是政策在落实中有各种各样的障碍。他建议列出障碍清单交给相关部门,“今后每年开会就来看,清单上面还剩下哪些问题没解决,是哪些部门的责任,聚焦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才能真正建立中国的人才制度优势”。
马布里成功拿到中国绿卡 获评对中国有突出贡献
马布里拿到中国绿卡
几个月前,北京首钢队外援马布里拿着各种手续、材料,到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申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这就是俗称的“中国绿卡”。而近日老马终于如愿以偿,他也成为CBA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现役外援。更重要的是,有了“中国绿卡”后,老马在北京长期安家与未来发展的归属感无疑会更加强烈了。
拿到“中国绿卡”因贡献突出
其实,老马在上个赛季就有申请“中国绿卡”的想法,因为在他的心里,早就这样感觉,“我觉得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一样,这里的人们拿我像家人一样对待,我在这里不仅是打球,而是生活,我也非常适应这里的生活”。但后来因为要专心对待比赛,所以这个事情在上赛季结束后,也就是4月份时才进行,当时老马带齐了所需要的材料,到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进行了“中国绿卡”申请,在当时虽然老马还没拿到“中国绿卡”,但是心里特别高兴,他还在微博上分享了喜悦的心情。
按照规定,符合申请“中国绿卡”包括六类情况:夫妻团聚、亲子团聚、亲属投靠、特殊贡献、任职人员与投资人员,老马就属于“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以及国家特别需要”这个类型,老马为北京队在四年内三次获得总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是北京的第30位荣誉市民。除此之外,老马一直都在积极地融入北京生活,曾经挤地铁去训练、努力地学中文,还多次去参加公益活动,看望患病孩子等。
老马早就不是外人了
按照规定,获得“中国绿卡”后,在原则上就可以与中国国民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而对于老马而言,可能最为直接与明显的便利之处就是,从今往后在中国居留期限不会受到限制,并且可以凭有效护照和《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出入中国国境,无需另外办理签证等手续,这比以前要省了很多事情。
另外,就是在每个赛季前在中国篮协的外援注册时,虽然老马还是需要办理工作签证,但是因为有了“中国绿卡”后,办理的时间要明显快得多。但需要指出的是,拿到“中国绿卡”并非等同于加入中国籍。
但与这些相比,获得“中国绿卡”对于老马而言在心理上的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老马的一个朋友就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老马最初申请‘中国绿卡’时,是因为他觉得在这里生活、打球都非常舒服、适应,他认为自己未来的发展也会在这里。而拿到‘中国绿卡’后,老马就更是自家人了。”
个人博物馆要开门了
说到老马在北京的归属感更加强烈,其实最近还有个事情,就是“马布里之家”将要在北京开门了。老马在北京早就买了房子,而现在这个“马布里之家”很显然不是居住生活“家”的概念,而是一个老马的个人博物馆,这里边有老马在北京队打球时那些珍贵的东西:高举冠军鼎的照片、夺冠时穿过的战袍,还有老马在美国高中、NBA时的一些荣誉纪念,这些是从纽约老马家中运过来的物品。
老马这些年在北京打球留下了太多印记,像是在五棵松篮球馆前,那个老马高举总冠军鼎的铜像。而这个“马布里之家”则无疑是老马与这座城市又一次融合的体现。而为此,老马利用美国圣诞节假期的机会,让母亲、妻子、孩子都从美国飞到北京,与他一起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
在老马的心里,他其实想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所以这个地方名为“马布里之家”,他想敞开自己家的大门,让造访者看看他的经历,了解他的感受,另外在这个“家”里还有要做一个与马布里同等比例的蜡像的想法,希望来到这里就如同见到马布里本人一样。
链接
“中国绿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2004年起给在国内的符合申请资格的外国人士签发永久居留权证明,也被称为中国绿卡。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公安部等25部门联合下发《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规定持有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证(简称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员除政治权利和法律法规规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外,原则上和中国公民享有相同权利,承担相同义务。根据规定,持“绿卡”人员在中国就业,免办《外国人就业证》;符合条件的,可优先办理《外国专家证》、《回国(来华)专家证》以及各地人才居住证;可以合法获得的人民币在中国境内进行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投资项目、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改革、商务、工商、外汇等部门按照外资管理有关规定简化核准及审批程序。《办法》规定,对在我国有关单位任职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在中国有较高数额直接投资的外国籍投资者,对我国有重大突出贡献或国家特别需要的人员以及夫妻团聚、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老年人投靠亲属等家庭团聚人员,可以授予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即中国“绿卡”。
美媒:中国“绿卡”门槛太高 北京试点“华裔卡”获赞
外媒称,近日,北京中关村为启动“华裔卡”试点进行调研的消息传遍了全球各地。这几天,北美地区的各种中文媒体普遍对此做了详尽的报道。
资料图:中关村广场夜景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2月12日报道,几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中国对海外华人发放“华裔卡”的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苏汲对记者说:“看到中国政府这么快就把我们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试点调研,非常高兴!一旦‘华裔卡’得到普遍实行,将惠及所有海外华人。”
报道称,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这一点看来短期内难以改变。苏汲介绍说,“华裔卡”就是为了绕开这个难题,通过一个变通的办法,解决海外华人在中国生活、工作、发展所遇到的困难。
“华裔卡”不同于中国国籍。该卡的持有者没有中国国籍,没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政治权利,但能够享有普通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其他权益,如投资、购房、开立银行账户、申请驾照、子女入学等。
2012年,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联合世界其他国家的130多个华人组织,向中国的全国两会发出了建言信,呼吁中国政府考虑海外华人在中国遇到的实际困难,发放“海外华人身份证”。
苏汲对“华裔卡”这个名字表示赞赏,认为要比他们当初提出的“海外华人身份证”更为准确,因为“海外华人”的概念过大,其中也包含了那些持中国护照而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
报道称,中国从2004年以来对外籍人士实行“永久居留证”制度,也称中国“绿卡”。但由于设立的标准过高,控制过严,实际发放数量很少。到2011年底,年均发卡量仅有248张,根本不能满足吸引大量外国高级人才的需要,更不要说满足人数庞大的外籍华人的要求。
据统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已有约1000万人移民海外。目前海外华人华侨总数约有6000万人。
报道称,苏汲对北京这次迅速处理“华裔卡”一事感到有点意外。他说,从他们2012年向北京发出建言信到现在不过三年多时间,“华裔卡”就从“建言”变成了试点调研,这显示北京已经对海外华人的困难有所了解,并认为解决这些困难将有利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报道认为,目前,北京的“华裔卡”试点调研是在被称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进行的,目标显然是高科技人才。
外媒:中国绿卡才是世界上最难拿的国家
最近,中国公安部宣布放宽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绿卡)的申请条件,此次放宽条件限于外国人在华工作单位范围,即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等7类企事业单位任职的外国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连续任职满四年,在中国累计居留不少于三年,纳税记录良好等,可以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
这个消息引起很多在美华人的注意和议论。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回国创业、工作,希望放宽中国绿卡的呼声越来越多,近年来,每次人大政协开会,都有人呼吁放宽中国绿卡和制定华人卡制度。
这次中国公安部宣布放宽中国绿卡申请标准,很多华人都表示欢迎,且希望未来中国绿卡制度能够进一步放宽,给回国创业工作的华人以便利。同时,“华人证”的问题也再被提起。
“绿卡”为一个国家外国人永久居民身份的通称,通称的起源来自美国绿卡。
美国发放的外国人永久居住身份(绿卡)
世界上不是所有国家都有外国人永居居留制度,也不是所有允许外国人永久居住的国家都设有绿卡,例如德国,虽然有永久居民制度,但只是以签证形式表现,没有像美国那样颁发专门的绿卡,加拿大的枫叶卡也是在“911事件”以后才有的。
中国的“绿卡”制度始于2004年8月,给永久居民颁发绿色的身份卡,持有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员除政治权利和法律法规规定不可享有或履行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外,原则上和中国公民享有相同权利,承担相同义务。
中国虽有绿卡制度,但一直被称为是世界上最难拿绿卡的国家。根据公开信息,自2004年中国实施绿卡制度至2013年,获得绿卡人数为7356人。相较于美国,中国的绿卡确实比较难拿。不过美国是移民国家,中国不是移民国家。
中国政府给外国人发放的“绿卡”
和不是移民国家的一些国家例如日本,瑞士等国家相比,在中国获得绿卡的难度并非世界之最。非移民国家有很多例如人口、资源、就业机会等问题,在中国,这些问题更能为突出,因此不能做简单的比较。
对美国来说,绿卡制度是在全球范围开展人才竞争的重要制度,中国虽然不是移民国家,但吸引人才对中国来说,也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根据需要放宽申请绿卡的条件,也是未来大势所趋。
对很多经常由于各种原因往返中美的在美华人来说,常把绿卡和“华人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混淆,希望申请绿卡的条件不断放宽,以方便来往于中美之间。这实际上是涉及呼声很多又尚未实行的“华人卡”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华人希望能够简便回中国的手续。
对中国来说,在可见的未来,承认双重国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中间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难以克服的原因。
因而在华人社群中,希望实行“华人卡”的呼声一直起伏不断,希望中国政府可以像印度那样,给已经入籍美国的华人发放“华人证”,以方便来往中国。
中国发放的探亲签证
还有人提及最近中国宣布给台湾人入境中国免签注一事,希望能照此也给在美华人进入中国实行免签注。中国国务院最近修改《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宣布7月日起,台湾人持有台胞证便可免签注,并拟在近期实行卡式免签台胞证。
不过台胞免签方式不可能在美华人中实行,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大陆将台湾视为中国领土,将台胞视为中国人。而在美华人皆为美籍,所以不可能比照。
中国发放的旅游签证
尽管中国没有实行类似“华人证”,但已经颁布的对申请商贸(M)、旅游(L)、华人探亲(Q2)、外国人探亲(S2)等4类“短期入境”签证的美国公民,只要申请人符合条件,中国政府都对其签发有效期10年的多次入境签证。对一般来往中美商贸旅游探亲的的华人来说,已经很方便了,这也是“华人证”的话题虽然再被提起,但声音减小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