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人先声明:这只是本人茶余饭后的信笔涂鸦。如果有些地方说的比较过分露骨,那只是代表我个人的真实想法,绝对不是恶意的人身攻击,因为我对这些艺人的尊重之情、景仰之意,“那是相当的”。
周润发
之所以要把周润发放第一位,那仅仅是因为周润发在我所评论的艺人里,个头是最高的。1米86的高挑身材,虽然不能像姚明那样兔起鹘落式的闪电灌篮,但是身披西装,手持双抢的超酷扮相,俨然是香港电影里黑社会大哥角色的不二人选。
润发是凭借着《上海滩》和《赌神》在香港跻身一流演员的行列。成名后,远赴好莱坞谋求全球化发展,但是星途坎坷,不尽人意。对此发哥可能会说:“嗨,我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这说明演员像水果一样,也有水土不服的毛病,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知道,成龙、李连杰能成功打进好莱坞,是因为其有过硬的真功夫,而老外也很惊喜这种具有东方文化内涵的功夫,它展现的是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的东西。由于是投其所好,于是很快被老外接纳。就好像把澳大利亚的袋鼠、西班牙的公牛运到中国来,相信会有很多中国人买票观看。但是周润发有什么呢?引人注目的法宝只有双抢和墨镜,这哪能和《黑客帝国》里的人抢风头呀?就算发哥英俊潇洒,演技过人,有一张灿烂的笑容,但也难以独领风骚。像《赌神》里那样,凡是遇上对手,就龇牙而笑,笑得似乎很从容很自信,但我总觉得笑得有些暧昧,日本兵遇上花姑娘也是这副笑嘻嘻的,虽然够不上傻笑,但笑得不知所谓。你总不能老拿这种卖笑的表情去招待外国观众吧?况且还有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这样的超级帅哥在,发哥难有栖息之所。
在成名以前,周润发曾是“票房毒药”;在成名以后,他已是“票房神话”。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变化,是由于遇上了吴宇森。两人末路相逢,惺惺相惜,共同成就了《赌神》的奇迹。但近来发哥做人似乎有些“数典忘祖”,不买老朋友吴的帐,拒绝了吴亲自操刀的《赤壁》的盛大邀请。李安的《色戒》惨遭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将的除名,周竟公开奚落李安:拿了那么多奖,也该歇息了。要知道当年周进好莱坞,李安的《卧虎藏龙》是助过一臂之力的。而如今周的这种不厚道的言论,究竟意图何在?难道出名了就富贵骄人了?难道是因为李安没请他演《色戒》里的主角?但是要先搞明白,《色戒》里可有足足半个钟头的床戏呀,这可不是一般的演员能接受的了,搞不好就要名身狼籍的。而且周虽善于演戏,但激情戏好像不多见,而且激情得也很不彻底,要公开露下体给成千上万表面道貌岸然实际求之不得的观众看,那也很难像专业的嫖客那么干净利索。在床戏上,梁朝伟就有经验多了,像《重庆森林》、《花样年华》、《2046》哪部不是情欲缠身?
成龙
成龙也可说算是代表了我们华夏民族,挤进了好莱坞,打入了西方世界,宣扬了龙的传人的精神内涵,发扬了中国的文化。龙,是我们中国的图腾,但奇怪的是,外国人的精神崇拜物也是龙。只是外国的是条黑龙,形状怪怪的,像个大得出奇的鸭嘴兽,还长着一双笨重的翅膀。我不知道,这两条龙有什么关系,到底谁会是谁的祖宗,或者说谁会是谁的变种。但是我们东方人肯定不承认我们的龙会比西方的低级,会是西方那条的孙子。
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向来是很自傲的。就像成龙一样,对他父母来说他的确是“成龙”了,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巨龙,却跑到西方黑龙的势力范围内翻云覆雨、兴风作浪。以至出席什么场合,不关国内国外的,逢人就说:我是龙的传人,我代表中国人。在一些广告报帖上,也总是笑嘻嘻的,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你说这话张中国人的志气,我不反对;但你也不要老有事没事就拿这说事呀!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只能代表他自己,在某种意义上说谁都不能代表谁,更不可能说某某人能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起码他就代表不了我,也许也未必代表你。
一个中国人,千里迢迢跑到国外,把自己的武艺展示给外国人,把外国人的money装入自己口袋,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成龙就是这么牛逼轰轰的,相反李连杰出就低调的多,沉默的多,没见他说过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论,但是在好莱坞的身价却比成龙要高,在国内的片酬也远远超过其他艺人,拍《英雄》时片酬是七千万,现在拍《投名状》已经过亿了,“沉默是金”这条古训简直是为李连杰量身定做的。
成龙当之无愧成为龙的传人,但是成龙的传人呢,我看就不敢恭维了。看他的儿子,实在是没有演艺明星的半点气质,而他还能在演艺界里抛头露脸则完全是仰仗了他老爸的万人景仰的声威,可见拥有一个好老爸是一件多么重要是事情,但也应验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周星驰
周星驰的喜剧,在香港电影中可算是万艳中的一朵奇葩,周星驰个人也成为香港最引人瞩目的影星了。成龙一大把年纪了,还被人称为“大哥”;周星驰小小年纪,就被人称为“星爷”了,势头仿佛盖过成龙,可见实力非同一般。但是我觉得周星驰演技也只是一般般,制胜法宝就是他那天生的无厘头恶搞。周以其独特的喜剧天分成为现代恶搞的集大成者,或许还是始作俑者。现在风行的“后舍男孩”、“芙蓉姐姐”、甚至包括胡戈的恶搞,都是和周星驰的恶搞一脉相承,来取悦庸俗的大众。周的代表作无疑是《大话西游》。
而《大话西游》是什么?有人说是中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我觉得《大话西游》不过是糅杂了众多的娱乐元素费尽了搞笑之能事的恶搞片,勉强算是喜剧,而所谓的后现代也不过是恶搞的后现代。《大话》刚出炉的时候遭遇过冷落,后来才慢慢被处于中西文化冲击的世纪边缘的空虚、寂寞、在怀旧里找不到解脱而渴望宣泄的大陆高校学生所吹捧,迎合了一种乏味的无聊的大众心理,成为一种时代的认证。事实雄辩地证明,越是大众的,越是流行的,便越是庸俗的。但庸俗到了尽头,居然能成为一种难忘的经典,也可算是《大话》的魅力,或许说是周星驰的个人魅力。可见经典是不能超越的,但是可以颠覆,更可以恶搞。
周星驰恶搞一切、颠覆一切,但是决不恶搞爱情。在曾被无数少男少女传诵和剽窃的“曾经有一份爱情摆在我面前”的宣言中,我们窥见爱情似乎是种缘分。但缘分是什么?《大话》里揭示的是一种宿命。我觉得不过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迷信的偶然。什么缘起缘灭天注定,不过是种忽悠人的鬼话。有人问:你介意你的女朋友不是处女么?我倒要反问:别人用过的草纸你会再用么?
《大话西游》是以喜剧的方式讲述悲剧的故事,和鲁迅的《阿Q正传》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逃学威龙三部曲》的第三部《龙过鸡年》在搞笑的创意上似乎比前两部“青出于蓝胜于蓝”;《唐伯虎点秋香》也是无厘头演义历史人物的经典,如果明代的唐伯虎能看到此片,我看也要大惊失色:我靠,这演的是我么?
张国荣、梅艳芳
逝者已矣,不遑多议。
刘德华
“曾说可不可信缘,曾说可不可相见,与你分开当天不觉是情迁;谁说不可不信缘,谁说不可不相见,与你彼此相牵只觉是迷恋。”真难想象,这么别致而情深的歌词,竟出自一个仅有中学学历的人之手。这人便是刘德华。
作为四大天王之首的刘德华,他的成绩有口皆碑。但是他拍了百多部电影,留给我至深印象的只是《暗战》里的一个片段。这片段是讲刘扮演的义盗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上了公交车,邂逅了一名女子。那女在刘的“挟持”下安然和刘贴身偎依,假戏真做把警察也骗过了。那一刻的情景,再配上韵味深长的音乐,真是浪漫极了,真实地展现了生活在冰冷的都市里、奔走在寂寞的红尘中的男女虽然素昧平生,但却在萍水相逢的那一刻心心相印、难舍难分,搽出了爱的火花的醉人情景,传神地表达了陌生的年轻人在百无聊赖的生命中、陌路相逢的环境里寻觅真诚、企盼知己、渴求彼此信任、希望“在万丈红尘中找个人来爱我”的情愫。这是多么的令人神往?但话得说回来,许多令人不齿的一夜情不也就是这么发生了么?刘在这当中成功地表现出了他作为一名偶像派演员的深沉气质和动人魅力,比惯于演情感戏的梁朝伟似乎还要出色。我想这是此片能获得当年金像奖、刘德华能够称帝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个人以为,刘的歌技比演技要好些,唱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情歌。但是,刘的音色不是很靓,高音也不很突出,善于制造靡靡之音,非要把人感动得外念俱灰、痛不欲生,他才善罢甘休。
刘德华海拔174,身材标准,外形俊朗,但迄今还饶有兴趣地过着光棍生涯,这种制造假象欺骗观众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梁朝伟
梁朝伟,这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一个可以和四大天王分庭抗礼的名字,但在我心里却是另外迥然不同的三个字:凉潮萎。又凉又潮又萎,即梁朝伟,这是我对他的最初评价。但是,最近在李安掌勺的《色戒》里却一改凉潮萎的风格,做了一回真正的梁朝伟,确实让我刮目相看。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身材娇小,又被伦理纲常绑得寸步难行,于是就顺理成章地认为中国人对男女之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会花样百出。但是,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力擒“金狮”的《色戒》却为我们中国人一雪前耻,让那些鼓吹“性开放”的老外们着实汗颜了一回。而梁朝伟的这次大胆献身出演,凭着那几段惊心动魄的极具挑战性的性爱姿势,竟也让那些见多识广的老外们看得瞠目结舌、性趣昂然,感叹原来中国人也这么厉害,从而堂堂正正地告诉老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这又实在让我对粱朝伟拍手称服。
但是谁知道,半个多钟头的裸戏却活生生地被李安在电影监管部门的示意下给卡掉了。对此我不知道梁会不会这么想:奶奶的胸,我千辛万苦、忍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好容易挺起来拍了半个钟头的戏,你们居然不给情面就删了。早知道这样,我还拍什么裸系呀,李安对我太不厚道了!这也暴露出中国的执政者没把观众当人看。情欲是人的正常的生理现象,逃避和沉溺都不是在正确的态度。当领导的把裸戏看了,却不让成千上万的观众看,这明摆着是不公平,简直是强奸民意嘛!照这样下来,都让你们当官的把持朝政,还谈何人民当家作主呀?
言归正传,纵观梁的电影,梁惯于扮演怀旧社会里的“迷茫的一代”,不明白生命的意义,却精通玩弄女人,散播着浓烈的小资产阶级的腐化气息,甚至在《英雄》里的残剑都带有这种小资情调。梁就是善于在一种虚空的忧郁中惺惺作态,在一种粉饰的成熟里洋洋自得,表现一种无味的感悟,流露一段无言的深沉,例如《花样年华》、《2046》等。这种看似深沉的演技蛊惑了一批人,又被另一些人吹嘘得神乎其神,迎合了当今庸俗的流行文化心理。
张学友
歌神张学友无疑是我列的这伙人里面歌技是最高的,要不然怎么会被捧为歌神?想当年,张也是在香港歌唱比赛里技压群雄才脱颖而出,跨进唱片界出专辑的,可不是像四大天王里另外三个那样“浪得虚名”。对于张学友,除了“对你的崇敬之情就像是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之外,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周杰伦
周杰伦无疑是这伙人当中音乐细胞最发达的一位,我觉得几乎可以算是“R&B鬼手”,做出来的音乐相当另类,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有些还相当地动听,可以算是引领当今流行音乐的教主。
但是不可否认,周长得不太能让人恭维,典型的“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亵渎偶像的话我也不想多说。最近做了一张《我很忙》的专辑,听说只坐了一周的冠军宝座,就被梁静茹的《崇拜》轰了下来,好像很尴尬。周是不是江郎才尽了呢,还很难说,他的小命还长着呢。歌迷也不满意,称《牛仔很忙》纯粹是瞎忙,周怎么疯疯癫癫地唱起儿歌来了!可见除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之外,人民的耳朵也没聋!我听了一下,里面照例有一曲中国风《青花瓷》(信不信,我刚打字在这里,电脑里刚放这首歌),粗听一下,是带有些中国传统的风味,但是和《东风破》还是逊色一点。《东风破》是我认为周迄今最动听的一首中国风了。但是,周式R&B里最离谱的一首歌曲,便是《霍元甲》。不是说这首歌难听,相反旋律还相当的壮阔、激动人心。问题是,用异国的R&B元素表现中国的传统人物,合适么?虽然周融进了自己的特色,还大耍处男秀唱了一段女声,但我怎么听心里都会起鸡皮疙瘩。首先你把一个中国人物给异国化了,其次你还把一个中国男人给女性化了,这简直比周星驰的无厘头还无厘头。星爷再怎么恶搞中国人,好像也没突破“男女之大防”,而你却打破了雌雄界限,难道是因为你也姓周?我只能学一句:我靠,I服了YOU。估计霍元甲能听到此歌,也要眉头一皱:“小子,你唱的是我么?”我非常钦佩杰伦的胆识和勇气,但是如果把《霍元甲》换成《花木兰》或者《穆桂英》,会不会更合适一些呢?
在周的这么多专辑里面,《饭太稀》和《依然饭太稀》这两张我最看好。周杰伦唱得好洒脱,天马行空不受羁绊,但不是说其他的就唱得不洒脱。但这验证了某个歌手的一句话:唱歌就像ML。现在越细想越觉得对,因为二者都是人的本能,唱歌是会唱歌的人的本能;二者都需要找到感觉,唱歌找不到感觉,就难以把握节奏和旋律,就要跑调。ML也一样。但是会唱歌的人是否ML也很出色,周杰伦是否更是神乎其技巧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谢霆锋
我一直觉得,谢霆锋的音乐实力不在他的相貌之下,如果两者可以作比较的话。但是,追逐声色犬马的世人,往往是关注其“色”,而忽视了其“声”。这对于一个专业歌手来说,无疑是可悲的。一个歌手,是靠声音征服天下人。而天下人如果对他的歌声失去了关注,或者他的歌喉出现了问题,那这个歌手恐怕就难有立足之地,就好像螃蟹失去了双钳,就只能任人宰割。所以,作为一个歌手,宁可失身,也不可失声!
但是谢自从03年复出以来,似乎不务正业了,放着烫手的音乐不做,频频接拍影视剧,《玉观音》、《小鱼儿与花无缺》、《无极》、《龙虎门》是一部接一部,最近又有《咏春》、《大人物》刚出炉。虽然作品多多,但在影视上没什么建树,迄今离影帝还有十万八千里。或许这么说苛刻了一点,但是,做影视剧里的《大人物》难道就真的胜过做乐坛上的《黄种人》么?我只能说:人各有志。但是不可否认,谢在影视里造型酷叛,甚是上镜。如果说不让谢唱歌,是浪费才能;不让他演戏,那就是暴殄天物了,因此在影视里常被批耍帅。但我觉得:谁让他这么帅呢?借用张卫建的一句经典台词:帅得掉喳。做人帅到这地步,就是不耍帅也会被认做耍帅,而这又恰恰是他作为一个演员的悲哀。但是在2000年的vivalive演唱会上,那一开场的狂野、叛逆的造型和举止,又着实让人惊叹了一回,谢就像是猛兽出笼,锋芒毕露,真是“怎一个鸟字了得?”
《因为爱所以爱》,这是谢的一首经典流行歌曲,旋律自然好得无可挑剔,只是歌名有问题。因为爱所以爱,就是说爱是没有原因的。照这个逻辑推断,既然爱是没有原因的,那么不爱了也就是没有原因的。换句话说,因为爱所以爱的言外之意是:因为爱所以爱,自然也就可以因为不爱所以不爱。这就为我们数不见鲜的始乱终弃、移情别恋找到了光冕堂皇的借口。看似痴情的歌名却埋藏着滥情的种子,是否也暗合了谢霆锋作为多情浪子跋扈情场搽出“锋菲恋”的天然宿命呢?
谢的音乐以摇滚为主,还算比较能振奋人心,尽现了年轻人的激情和活力,但也许由于崔健当道,家驹坐阵,在百度经典摇滚音乐的搜索下,竟毫无他的半点身影,看来在摇滚乐上是永无出头之日。随着他的闪电结婚和初为人父,估计在流行乐坛上也很难再见他狂放不羁、叛逆无度的音乐作品和作为一个猛兽型歌手的激情嚎叫了。
人人常说,上天对人是公平的,但我觉得对谢霆锋是过分优待了。不仅给了他骄人的身世,还给了他诱人的姿色;不仅给了他过人的音乐细胞,还给了他动人的歌喉声线,常人只要有其中一样,一生也就受用无尽了。
张柏芝
在香港年轻的女演员中,好像没有一个能像张柏芝那样,走红的这么快!就像暴发户一样,一觉醒来,就富可敌国了。纵观柏芝半生,显示出两大“快”:一是身名红得快,二是肚子大得快。在我获悉锋芝死灰复燃闪电结婚没多久,还刚刚恍过神来,就传来消息说柏芝的肚子已经有好几个月的动静了,于是我翻然省悟:原来她“提前亮”了。作为常人,无可非议;但作为大明星,这个未婚先孕的举动想给我们广大的少男少女树立一个什么榜样么?偷吃禁果而结的孽果是让孕女吃药丸自产自消呢,还是丢给孤儿院做无人推销?对待这种事,我想各人有各人的风格。
生了也就生了,柏芝还不满足,还宣言要生两男两女,使“好”字成双。艺人就是艺人,做什么都要求艺术,连自我生育也要大玩这种“行为艺术”,而这可是有违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的。鲁迅就说过:倘若不是天才,就不要乱生。一个lucas也就够了,而关键是能否青出与蓝.是成为“谢霆锋二世”还是成为“垮掉的一代”,嘿嘿,我们还年轻,岁月还悠长呢,我们可以拭目以待.而生出来而没有良好的培养,估计也只能成为老公谢霆锋在《咏春》里演的那个败家子,这又何必呢?我们实在不想看见现在的老子在演将来的儿子这种惨剧。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月老的话,那么给张柏芝和谢霆锋牵红线的人,无疑就是陈凯歌了。陈凯歌痛砸了几亿人民币打造出来的《无极》,除了引起全国人民的一阵臭骂之外,一是抛砖引玉般地引出了胡戈同志倾力制作的鬼斧神工的“无极血馒头”,二就是促使濒临泡汤的锋芝恋又死灰复燃,最终促成了二人的金玉良缘,二者恐怕都是陈所始料未及的,正如一句电影台词所说的“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一个人的天马行空似的突发奇想,冥冥中竟然撮合了另外两个人的命运,难道真的应验了“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早已经注定”?
孟庭苇
我是听孟庭苇的歌活过来的。
这话怎么说得孟的歌好像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在若干年以前,孟为了结婚退隐了歌坛,为了爱情告别了事业。而如今,却又听说她要重出江湖出唱片了。是耶?非耶?今天的孟庭苇自然不是当年的孟庭苇,但是今天的歌坛更不是当年的歌坛了。现在的流行歌坛异军突起、能人辈出,岂是当年的孟所能预料的?而如今孟再怎么大势宣传,都无法转变江山易主、盛名不再的局势。对于一个为了某个人某段情而放弃了事业和大众的人,大众是否还该挽留他呢?也许孟也只能哀叹一声:“曾经有一份很有钱途的事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我结婚之后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还能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说:I will be back。”
据说,孟是佞佛之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在她的一个歌曲专辑里面也大唱“阿弥陀佛”。我觉得这种做法要不得,也很可笑。首先,她就错把流行歌坛当佛坛。其次,歌曲是带给人愉悦的,不是佛经诱导人解脱的。最后,也太不了解现代人的内心世界了。在名利之心驱使下的最现实的现代人都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怎么可能接受虚无缥缈的佛理呢?这个世界真的存在神佛佑人、生死轮回么?我看连释迦牟尼悟道了可能都不晓得有无轮回,而一个与释迦莫尼阴阳两隔,被遥远的时空所错隔开来的现代歌手放着很有前途的流行音乐不唱,却唱起了“阿弥陀佛”,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黄奕
把黄奕也排进来,似乎欠分量了点。但是,生得还算标志,很符合本人的审美标准。真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踏进娱乐界”。近一段时间穿得有些暴露,胸前的两个毫乳被衣裳紧紧包裹着,真是不知要俘虏多少闪光灯!但是,这种装扮我觉得丧失了她清纯的本色,将她陷进了熟女的淤潭。不是说熟女不好,而是黄奕有什么资格装熟女呢?看看她的年纪吧,就二十多岁;再看看情感经历吧,她好像没传过什么绯闻,也没见报道她和什么男人过从甚密,情感世界简直是一片荒芜,但却唐而皇之地装老成扮熟女!而恰好相反的是,另一个熟得很透了的四十开外的女人——台湾第一名模林志伶却一味地装嫩扮少女,最近又在《赤壁》里演小乔,和梁朝伟大演激情处女戏!都是女人,一个扮老一个装少,“做人的差别怎这样大滴”?
2005年,连黄奕这样的破嗓子也按捺不住,出了一张专辑《第一个夏天》。音色虽然有些甜美,但是唱功稚嫩,也没太大的潜力,注定她无法像刘德华那样演而优则唱,成不了两栖艺人。
后记
娱乐圈就像是东坡笔下的长江,东去之浪不知道淘尽了多少英雄。璀璨的舞台、耀眼的灯光,一明一暗间那么多巨星就黯淡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流行经典,传着传着也就消散在街头巷末了。偶然提起笔来,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台上台下,戏里戏外,就这样大起大落地更迭了。于是不禁嗟叹,明星的生命周期怎么就越来越短了呢?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到底又有谁能成就永远的辉煌?也只好丢给时间去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