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奇闻趣事 > 正文

大熊猫成为国宝前是怎样存在的?外国曾经也有

news.xixik.com   2018-1-12 19:23:24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大熊猫本身是一种食肉猛兽,但是它们却主动放弃了捕猎其他动物,转而变成一个素食主义者。所以,即便已经过去了800万年,大熊猫的火种还是被延续了下来,像剑齿虎这样同时期的食肉猛兽却早已不在。因为成为了中国国宝,大熊猫得以幸存……

#曾经全国三分之一都是大熊猫的地盘# 看,这曾经都是朕的江山啊。然而交配率低,还性冷淡,所以啊,这个生育啊,关系到物种的存亡。更重要的是佛系了,作为猛兽不吃肉啃竹子了…… 

整天吃吃睡睡打打闹闹,四五个佣人贴身照顾,13亿人围着喊国宝,去到世界任意一个角落都能引发无数粉丝疯狂尖叫……

中国历史朝代表

我觉得要说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这个星球上混得最好的动物,应该没有什么人会投反对票。毕竟王思聪再牛逼,还有一大拨人说他靠老子呢!大熊猫可没有这样的精神压力。

大熊猫是中国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早在有人类之前它们就生活在这个奇妙的星球上,被科学家和考古学家誉为古生物的“活化石”。像对许多事物的认知一样,人类对大熊猫的认识也是逐渐成形,从古代到现代,到国内到国际,大熊猫以亘古不变的姿态一点点打动世人,最终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一位前苏联动物学家这样赞美大熊猫:“大熊猫是野生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的、货真价实的瑰宝,是非常美丽的、标新立异的、令人惊叹的动物”,这句话道破了大熊猫在生物史上的价值和深远意义。

一、大熊猫诞生

始熊猫

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被认为诞生于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地球上就已经有了大熊猫的足迹。那时候的它们长得犹如肥胖版的狐狸,当时的大熊猫是现在的大熊猫之先祖,它们的身体只有现在大熊猫的一半,被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命名为“始熊猫”。

始熊猫是由拟熊类动物演变而来的,外表如同肥胖的狐狸,以食肉为主。始熊猫并不像今天的熊猫一样主要以竹子等植物为食,它们那时候几乎是完完全全的食肉动物(现在的大熊猫也是食肉目但是基本上已经变成了植食)。

当初的始熊猫分布范围可要比今天的大熊猫广多了,生活在云南元谋和禄丰地区的热带森林边缘。那里的气候炎热潮湿,也适合森林古猿、猩猩、巨猿和斑狗鬣生活,始熊猫跟它们一起广泛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彼时中国的南部以及东部几乎都是它们的天下。甚至连台湾岛,越南、泰国等地区也有始熊猫活动的踪迹。

葛氏郊熊猫

二、繁荣

始熊猫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分支(基于目前的考古发现),分别是矮熊猫、小钟大熊猫、葛氏郊熊猫、大熊猫。

矮熊猫大约活跃在更新世时期,与今天的熊猫相比,只有它们的一半大小,长相方面与今天的熊猫比较相似(目前已灭绝)。

小种大熊猫大约活跃在200万年前,这种大熊猫的体长约为1米左右,比矮熊猫大一些,但是比不上今天的大熊猫。小种熊猫基本上已经进化到了吃竹子为主的地步(目前已灭绝)。

葛氏郊熊猫大约生活在300万年前,它们是一种外国熊猫,主要生活在今天的匈牙利以及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里,在中新世末期灭绝。

始熊猫的主枝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其体型只有现在大熊猫的一半大,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小种。有关专家从大熊猫小种的牙齿化石推测,它们当时已经进化成兼食竹类的杂食动物。大约过了200万年,大熊猫小种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等地。

大熊猫小种逐渐适应了亚热带竹林中的生活以后,体型开始逐渐增大,其种群在距今约50万-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达到鼎盛时期。这时的大熊猫小种广泛分布于北京周口店到江南的广大地区,连越南、缅甸和泰国都发现过其化石。当时跟大熊猫小种一起生活的动物还有剑齿虎、剑齿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

今天的大熊猫分为两种,分别是大熊猫秦岭亚种和大熊猫指名亚种,如果算上变异种的话,还有白色大熊猫和棕色大熊猫(比较少见)。虽然今天的大熊猫一度濒危,但自从坐上了国宝的宝座之后,目前活的还是比较好的。

小种大熊猫化石

三、大熊猫受难

在更新世中晚期,自然环境发生巨变,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特别是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剑齿虎、剑齿象全部灭绝,大熊猫在北方从此绝迹,在南方的分布区也骤然缩小,进入历史的衰退期。

在人类还在为吃喝而疲于奔命的时候,它们可没有心情去同情别的物种。熊猫很萌?人类的祖先并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的眼里,熊猫只是一种肉滚滚的食材罢了。

于是,在人类长期的捕杀过程中,矮熊猫、小种大熊猫相继灭绝。原本在中国许多省份都有分布的熊猫,基本上也被人类的先祖猎杀干净。

人类的先祖将大熊猫的骨头做成工具和装饰品,将大熊猫的毛皮剥下来取暖,将大熊猫的肉当做食物……事实上直到8000年前,整个云贵高原还有着相当数量的大熊猫。若不是古时候的四川地区与世隔绝有天险守护,只怕今天的人类将看不到大熊猫这种动物。

中国的大熊猫外交

四、大熊猫的福报——成为了中国国宝

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去。大熊猫本身是一种食肉猛兽,但是它们却主动放弃了捕猎其他动物,转而变成一个素食主义者。所以,即便已经过去了800万年,大熊猫的火种还是被延续了下来,像剑齿虎这样同时期的食肉猛兽却早已不在。

今天,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外交大使。滚滚所到之处,再硬的心也能被软化,再愤怒的表情也会笑靥如花。

这不只是大熊猫的福报,也是人类的福报……

五、大熊猫别名知多少

在古人留下的史料中,关于大熊猫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几千年以来,人们对大熊猫的认识发生过几次重大改变,与此相对应的,他们对大熊猫的叫法也不尽相同。

大熊猫在古代的分布范围远比现在广,各个地方称呼大熊猫的方法都不相同,加起来大约有数十个,貔貅、貘、貊、驺虞、竹熊、白熊、花熊和食铁兽等是其中应用最广的。

到了近代,人们一直把大熊猫叫做猫熊或大猫熊。1949年前汉字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自右向左读,改为横书后认读方式完全相反。第一个把大熊猫介绍给公众的博物馆在书写说明标题时采用的是直书方式,而当时的参观者已经习惯了自左向右的认读方式,以至于全都误读为熊猫。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猫熊彻底更名为熊猫了。

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大浣熊、华熊、竹熊、银狗等。叫它们为大浣熊,是因为它们和浣熊的亲缘很近,只是体态比浣熊大;叫它们华熊,是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物种;竹熊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们以竹为食;银狗这种土称呼比较有趣,那是因为在小熊猫的产地人们把小熊猫叫做金狗,沾了小熊猫的光,大熊猫就成了他们眼中的“银狗”。

不过在大熊猫的故乡,人们更多的还是把大熊猫叫做白熊、白老熊或者花熊。

古人眼中的今日“国宝”

中国历史上,大熊猫是一种传奇色彩浓厚的动物。古人留下的史料中,有很多关于大熊猫的记载。

据《史记·五帝记》中记载,在4000多年以前,黄帝率领自己的部落在阪泉(今河南逐鹿县)大胜炎帝及其部落,取胜的秘诀就是因为他们利用了驯养的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大军。在3000多年前的《尚书》和《诗经》中也明确记载着貔貅皮(大熊猫皮)是给皇帝进贡的珍品。当时的人们认为貔是一种像虎豹一样威武的猛兽,他们希望勇士像貔貅一样勇敢,连军队打仗时都打着“貔”和“貅”的旗号,以震军威。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山海经》把大熊猫记述得诡秘化了,竟然认为大熊猫牙齿锋利,能够嚼食铜铁,把它们叫成“食铁兽”。

这种误解非常荒谬,以至于秦以后的人们仍然坚信貘是“猛兽”。到了汉武帝时期,宫人还把貘关在上林苑里放养,供皇帝打猎,把成功地猎杀到貘当成是勇敢的表现。

西晋开始,人们对大熊猫的认识发生了巨变。西晋人把大熊猫叫“驺虞”,认为驺虞只吃竹子,不会伤害其他动物,所以把它当成象征睦邻友好的益兽。西晋人在两军交战的中途,如果一方高举写着“驺虞”字样的大旗,就是代表求和、停战。

至此,古人似乎应该停止肆意猎杀大熊猫了,可他们的做法还是让现在的保护动物者们失望。到了唐朝,连武则天都做过把几十张完整的貘皮送给日本天皇的事。

备受现代人推崇的李时珍在著述《本草纲目》时,把用貘皮做睡垫、膏药大有益处的理论写了进去,无疑更加剧了这一古老物种减少的速度。

西方人对熊猫的非法掠夺

今天,在一些世界著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内都能看到大熊猫的标本。西方人获得这些大熊猫标本和制作标本的活体大熊猫途径都是非法的,他们猎取大熊猫的活动开始于1869年以后。

1869年,集博物学家和传教士双重身份为一身的戴维神父把大熊猫介绍给了西方世界。这在西方掀起了广泛的“熊猫热”。之后的一百多年里,许多西方动物学家、探险家和旅行家等陆续从各种渠道进入中国,都想得到这种中国特有的可爱动物。

德国人韦哥尔德于1916年在四川汶川捕获一只幼体大熊猫,成为西方第一个拥有活体大熊猫的人。捕获熊猫最多的外国人是英国的史密斯,他在中国大熊猫产区待了20年,仅在1936年至1938年,他就在四川汶川以高价收购活体大熊猫12只。这12只大熊猫几经辗转,只有6只幸运地活到了英国。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开西方人在中国猎杀大熊猫先河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1928年,小罗斯福兄弟在四川宝兴县没有捕获到大熊猫,就来到今天的越西县。在越西县,这对兄弟同时开枪射杀了一只成年雌体大熊猫。

到了现代,第一个把活体大熊猫带出中国的是一个年青的美国女人,她的名字是露丝·哈克纳斯。露丝的丈夫是一位动物学家和探险家,他新婚不久就来到中国捕捉大熊猫,还没有进入大熊猫产地,就病死在途中。为完成丈夫遗愿,露丝带了两个在美国出生的华人,进入四川境内寻找大熊猫。终于,露丝在夹金山下的竹林中发现了一只出生约30天的大熊猫幼仔。这只幼仔不足两磅重,轻而易举就被装进了竹筐。海关方面负责审查物品的人接受了露丝的两美元贿赂,在携带物品一栏写上“随身携带哈叭狗一只”,使得露丝没费周折就离开了中国。露丝把这只小熊猫取名为“苏琳”,于1937年春天在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展出。“苏琳”成为芝加哥的明星,每天前来欣赏它芳容的人达4万多。

“苏琳”在西方世界又引发了新一轮的大熊猫热。据统计,从1936年到1941年,仅美国就从中国猎获了9只活体大熊猫。1869年至1946年间,国外有200多人次前来中国大熊猫分布区,做跟研究、捕获大熊猫及标本相关的事。仅1936年至1946年10年间,从中国运出的活体大熊猫达16只。

直到中共建政后,大熊猫才得到有效的保护,并成为中国的国宝。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搜索 大熊猫 大熊猫 在百度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